学院新闻
新闻来源:华威学院    发布时间:2017-02-06

高考志愿选定及职业规划指导测试系统

20170206105354044.png

一、项目背景

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才竞争日益凸显。合理地进行人员的配置与流动,合理地协调个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地进行升学和就业选择,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需要。在这过程当中,合理地进行升学和就业选择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重要的环节和基础。

         广义上,升学和就业选择就是生涯选择,会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高中阶段是职业选择的探索和决定时期。此时个人及社会的诸多因素将在学生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决定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程度上,以及为未来职业选择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上依次造成影响。遗憾的是,在个人生涯规划决定的这一重要时刻,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升学和职业选择的认识多是模糊不清的,我国的现状是学生的升学和职业的选择多半依靠教师及家长的个人积累的经验和判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学生升学和职业选择的成熟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合理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范围及研究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在众多选择中,专业的选择既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学习,也关系着每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未来发展。很多学生盲目地做了选择,之后又几乎没有更改的余地,导致了很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如此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效率性应用,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了诸多的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个人理想体现的重要阶段,高考志愿选定也是高中生对于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直接的表达。一般来讲,高考志愿选择即职业规划存在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个人因素,其中包括了个人的性格结构、学习偏好及潜能、心理状态,以及职业环境适应等方面;其次是家庭和学校因素,其中包括了家长和老师的经验,专业的冷热门因素,所选择院校的的综合实力等方面;第三是社会因素,其中包括了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以及舆论导向等。

        基于上诉因素,为了能够科学、准确、全面的解决高中生在高考专业选定及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本测试系统以学生内部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为中心,开发了“高中生高考专业选择及职业规划指导测试系统”。

 

二、研发过程

本系统的研发过程主要包括,建立模型、建立量表和测试模型三个主要阶段。

  1. 模型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分析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1983年有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尔德•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提出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学生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得潜能,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智能倾向去发展这些智能。尽管每个相互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八种智能,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都会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个体存在着的各种智能并非一成不变,智能是可以发展的。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智能不能以以为的角度去看待,应该以多维的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要承认每个学生与生俱来就不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能力,而且都具有自己的能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发展顺序、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让学生的智能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学生本身,更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只能强项的同时,将自己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2) 沟通分析理论

        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又译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或交流分析)是由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心理分析、心理沟通、人际交流的理论与技术。

        根据艾瑞克•伯恩沟通分析理论,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应当从事不同的职业工作。如果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和专业特点相矛盾,不但会影响个人素质水平的发挥,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会影响良好情感和个性的施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3)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

        1959 年,美国咨询心理学家Holland 结合当时的人格心理学概念,首次从个体特质维度提出“职业选择理论”。

        Holland 认为,个性是职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性格的确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对职业的适应性。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应当从事不同的职业工作。如果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和专业特点相矛盾,不但会影响个人素质水平的发挥,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会影响良好情感和个性的施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兴趣包括在个性范畴之内。所以,兴趣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对专业的投入程度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又依次影响到学生为职业选择所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心理准备。 


2. 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第一、“高中生高考志愿选定及职业规划指导测试系统”是以我国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开发的测试指导系统。能力、智力等因素在不同文化当中受到的限制较少。但是性格、兴趣等因素较易收到国情和文化的影响。因此问卷的编制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文化和专业、职业分类的特点。

        第二、“高中生高考志愿选定及职业规划指导测试系统”的研究需要有效的测量工具。考虑到年龄和教育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在构建测试量表时借鉴外国构建相关量表的传统做法,即以年龄和教育水平较为一致的大学生为被试。量表主要用于大中学生的升学和职业选择咨询。

        基于以上考虑,本系统以多元智能理论,沟通分析理论,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和专业、职业分类体系的特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及职业测试量表。该量表应具备上述理论的基本构想,同时适合我国国情和专业、职业分类体系的特点。

本系统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进行了预试研究。其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量表的项目。初始搜集表的总项目数为423条,主要是由职业条目和日常活动的项目组成,因此受到国情和专业、职业分类体系的影响较大。鉴于此,研究者按照基础理论模式的定义和我国国情,请多名专家对量表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剔除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项目,并酌情补充了相应的项目。最后确定的原始量表项目为263项。

        其次研究者采用采用cronbach's alpha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原始量表进行了考察。选取了全国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30000名对项目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分三个批次进行,经检验筛选,其中12484份为有效问卷。保留区分度较高的项目,提出区分度较低的项目。筛选后的量表共保留了136各项目。

        最后专业满意度调查。对所学专业满意与否是被试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一个综合反映。是专业、职业研究中一个主要的考察指标。个体的特质与环境类型一致时,个体产生较多的满意感,较多的学习和工作投入和较少的专业和工作变动或专业和工作调换。即,个体的特质与其所处的环境类型个体会产生更多的满意感,更多的学习投入,更愿意留在相对等的环境中(现专业为最适合专业);而不对等的个体容易产生不满意感,从而导致较少的学习投入和对本专业的学习感到厌烦。在本研究当中,以专业类为最终测试目标,测试个人特质对专业类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作为专业选择的第一标准以及主要标准。

 

三、测试内容及结果

1. 测试结果内容及说明

    1)潜能、技能结构测试结果

       潜能、技能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测试部分。本测试版块共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潜能、技能的能力结构组合结果展示。在结构组合中对潜能、技能相关结果进行显示及分类。每个要素水平都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等级分类的主要逻辑为,相对分数优先,即被测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时所得到的等级结果。

20170206105811603.png

         第二,潜能、技能要素解析。潜能、技能要素解析部分是对学生所具有的优秀要素进行解析,并为学生提出相关的专业类选项。解析内容及相关专业内容由相关研究提供。

 

20170206110023459.png

 

2)性格特质测试结果

        性格测试板块是以沟通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测试部分。所表现的沟通分析学当中的自我状态理论。本测试版块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测试结果,另一部分为性格特质的解析,及相对应的专业类。

 

20170206110154447.png

 

       性格特质解析及相关专业类板块当中性格解析部分当中,性格的解析是按照不同个体的不同类型进行解析的,即,个体的性格相较于其他个体所得出的性格表现。其中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这里的高中低并不代表性格的优劣,只是客观分数的分类。相关专业类内容是以本研究当中各专业类相关回归结果为基础,由专家组补充修订得出。

     3)心理抗压水平测试结果

        心理抗压水平测试结果是以沟通分析理论为基础得出的个体暴露在环境当中表现的压力状态。压力反应一项由自我状态得出,是现在个体的心理特征;压力心理一项由人生态度得出,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预期和希望。心理压力状态结果可以由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本研究当中主要考察的是个体对自我否定的态度。当压力反应和压力心理在“否定自我”一项上重合时,个体的心理抗压水平为优秀;在“自我否定”一项上压力心理高于压力反应时,个体的抗压水平为良好; 在“自我否定”一项上压力心理低于压力反应时,个体表现出焦虑。

 

20170206110347209.png

 

  4)职业能力测试结果

        职业能力测试结构是以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的,个体职业兴趣结果。能力结构由6个部分组成。本研究选取了个人职业能力当中数值较高的前3项作为个体的主要能力,据基础理论及结合我国职业环境特点对能力及相关代表性职业进行了解析。

 

20170206110513847.png

 

 5)综合结果Ⅰ

         综合结果Ⅰ是以上专业相关测试的一个综合汇总。测试结果对应的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当中的专业类。综合结果测试由性格特质测试及潜能、技能测试两个主要部分完成。同时符合性格特质和潜能、技能的专业被列为最适合个体的专业类,并根据结果的拟合程度进行排序。

 

20170206110614104.png

 

 6)综合结果Ⅱ

        综合结果Ⅱ是学生志愿专业类与学生最适合专业拟合度的等级分类。其中,同时符合性格特质与潜能、技能测试结果的为一级专业;只与其中一项符合的为二级专业;与两项测试结构都不 相符合的为三级专业。

20170206110750172.png

 7)综合结果Ⅲ

        综合结果Ⅲ当中显示的是个体专业类相关的专业及职业范围。其中专业是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拟定而成。职业范围所参照的是教育部关于各专业相关的培养目录。

20170206110835565.png

 

四、系统优势

        第一、采用复合式理论构架,具有科学、准确、全面的特点。本测试系统将多 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机地融合,测试内容涉及能力、性格、兴趣、专业及职业多个方面。通过测试,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身的能力、性格、兴趣专业和职业特点,还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特质进行解析。通过能力、性格、兴趣等个人特质对专业和职业进行交叉定位,为学生提供与自身特质契合度最高的专业和职业推荐。

        第二、与我国国情及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具有准确、便利的特点。系统将理论与我国国情及文化背景有机地融合,将专业和职业推荐与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全面对接。学生可以直接参考相关推荐内容,简便容易的进行高考志愿选定及未来职业规划。

         第三、提供专业的参考和改善方案,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建议。系统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提供简单有效的自身强化方案,为学生自身不断发展提供支持与引导。

        第四、测试手段简便多样。本测试系统问项经过高度提炼,在保持测试准确、全面的基础上,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因长时间答题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不仅如此,测试还提供了线上线下不同的测试方法,以方便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测试群体。

        第五、为学校、教育部门提供可参考的大数据资料。有效把握各地区、各学校、各年级、乃至各班级个人的发展状况。

        第六、为政策实施,为先进教育体制引进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工具。

 

20170206111037302.png